-
- 學校介紹
- 校園環境
- 招生簡章
- 專業&學費
- 在線報名
南昌鐵路衛生學校創建于1974年11月,為部屬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主要擔負路內初、中級醫務人才的培養任務。畢業生分布在18個省(市)自治區鐵 路局(工程局)所屬醫院。
自1992年 以來,學校面向江西、湖南、廣東等省招收社會委培生,學校實現了以普通中專、成人中專、電視大學(中專)等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形式。
學校開設社區醫學、護理、助產、婦幼衛生、口腔、計劃生育等 6個專業。護理、助產、計劃生育專業學制為3年,其他專業學制為4年。
學校擁有實習基地36個,17所掛牌本校的教學醫院。還在南 昌建立了培訓基地。開設電腦會計、計算機、機電工程和高級護理等 4個專業。
學校教職工112人,其中專任教師55人,教輔人員11人。教職工中,高級講師10人,高級政工師1人,講師31人,其他中級職稱人員7人,助理講師26人,其他初級職稱人員15人。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由教師主編、參編出版的教材、教學輔導書16部,在全國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8篇,11人參加了省內外學術團體
學校自1992年跨入省(部)級重點學校行列以來,連續保持江西省文明單位榮譽稱號,1996年校黨委被路局黨委授予“先進黨組織”,1997年被評為江西省中專學校學生宿舍管理優秀單位,1998年校領導班子被路局授予“六好班子”。
校內設施齊全,教學、生活、文體設施應有盡有。擁有微機房、語音實驗室、電教室、多媒體影視教學系統、奧林柏斯顯微鏡、顯微圖像顯示儀,心電監護儀、B超、電腦針灸人等先進設備和器材。
學校教職工112人,其中專任教師55人,教輔人員11人。教職工中,高級講師10人,高級政工師1人,講師31人,其他中級職稱人員7人,助理講師26人,其他初級職稱人員15人。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由教師主編、參編出版的教材、教學輔導書16部,在全國和省部級刊物上發表論文58篇,11人參加了省內外學術團體。
招生對象
五年制大專招生對象:參加2018年6月份中考,并且分數線360分以上。
三年制中專招生對象:應往屆均可。
注意事項
1、助產專業只招女生,其他專業不限男、女生。
2、報考護理、助產專業的考生女生建議身高在1.55米以上、男生建議身高在1.62米以上。
報名方式
1、有意報讀我校的學生須填報志愿錄取;
2、凡被我校錄取的學生,須按通知書的規定期限到校辦理入學報到注冊手續,逾期不報到注冊的取消入學資格。
錄取原則
錄取工作按照考生報考學校志愿先后辦理,即先錄取報考我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錄不滿時,再錄取第二志愿。
對于進檔考生,根據考生考試成績按照專業志愿先后方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安排專業;學校投檔線最低分遇多名考生同分時,分別按語、數、外從高分到低分排序的原則錄取。
專業設置
學校開設社區醫學、護理、助產、婦幼衛生、口腔、計劃生育等6個專業。護理、助產、計劃生育專業學制為3年,其他專業學制為4年。學校擁有實習基地36個,17所掛牌本校的教學醫院。還在南昌建立了培訓基地。開設電腦會計、計算機、機電工程和高級護理等4個專業。
新生身體要求
考生身體健康狀況要求按教育部、衛生部和中國殘聯聯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錄檢。嗅覺異常、色盲、色弱者不能報考醫藥類各專業。新生入學后進行體檢復查,對不符合體檢要求者,按學院有關規定處理。
助產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具備臨床護理、臨床助產和婦幼保健工作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
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預防醫學、護理學導論、基礎護理學、臨床營養學、健康評估、高級助產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護理管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婦嬰保健、急危重癥護理學、社區護理等。
口腔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初級口腔醫生。學生畢業時能夠在上級醫師的指導和監督下從事安全有效的口腔醫療實踐;掌握科學的方法,具備終生學習和繼續深造的扎實基礎和能力。
專業設置
人體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形態實驗學、機能實驗學、預防醫學、醫學統計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外科學、內科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粘膜病學、兒童口腔醫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預防口腔醫學、口腔正畸學等。
護理專業
培養目標
具備護理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護理工作的高等技術應用型護理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護理學導論、健康評估、基礎護理學、社區護理、護理管理、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中醫護理學、眼耳鼻喉及口腔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急危重癥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