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介紹
- 校園環境
- 招生簡章
- 專業&學費
- 在線報名
寧夏醫科大學位于美麗的塞上湖城銀川市, 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唯一一所以西醫為主、中西醫并存的醫學高等學府。學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寧夏醫學院。1962年改稱寧夏大學醫學系。1972年,上海鐵道醫學院搬遷至銀川,與寧夏大學醫學系合并,重建寧夏醫學院。2002年,寧夏衛生學校、寧夏護士學校并入寧夏醫學院。2008年8月,學校更名為寧夏醫科大學。2014年,寧夏師范學院醫學院并入寧夏醫科大學。
目前,學校雁湖、雙怡兩個校區占地面積共1700畝,建筑面積29.3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2.75億元,圖書館藏文獻98.71萬冊。學校設有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等13個教學機構,圖書館、學報編輯部等12個教輔科研機構。建成了較為完善的大學醫院系統,擁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3所直屬專科醫院,10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6所教學醫院,90余所實習醫院和實踐教學基地,分布于寧夏及北京、上海、陜西、甘肅等省市區。其中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是寧夏規模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區域性的醫療、科研、教育、考試和培訓中心。附屬回醫中醫醫院是自治區唯一的公立回醫醫院,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的三級甲等民族醫醫院。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及醫護人員7400余人(含直屬醫院),其中專任教師882人,碩士以上教師比例85.5%,博士學位專任教師比例31.4%,副高職稱以上教師659人。有雙聘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創新獎”獲得者1人,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二、三層次人選1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獲自治區“塞上英才”稱號8人,入選自治區“313人才”33人、“海外引才百人計劃”8人、“國內引才312計劃”10人,自治區科技領軍人才7人,自治區“塞上名師”1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11人。
學校現有各類在校學生2萬余人,學校生源覆蓋全國25個省(區、市),其中全日制在校生9095人(本科生4983人 ,研究生 1633人,留學生363人)。近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位于自治區高校前列,屢次獲評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系首批“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學校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突出寧夏回族區域特色,形成了以醫學為主、中西醫并存,涵蓋醫學、管理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開設預防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回醫學、臨床藥學、生物技術、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藥學、中藥學、康復治療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公共事業管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21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中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藥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有9個自治區級特色優勢專業。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自治區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團隊),3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學校于1978年開展研究生教育,現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專業學位點,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項目高校。有8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5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4個自治區優勢特色學科,4個學科躋身自治區 “雙一流”建設學科行列。有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個科技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自治區級工程技術中心,并組建了寧夏回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和寧夏神經醫學轉化中心。近年來,學校在“97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重大項目方面均有較大突破,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連續三年位居西部同類醫學院校前列。
學校依托民族地區優勢,積極開展回族醫學教育與研究,成立了回醫學院,有回醫學本科專業,并招收回醫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回族醫學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先后組建了回族醫學研究所、寧夏回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寧夏醫科大學回醫藥研究院、回醫藥現代化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回醫藥協同創新中心,建成了中華回醫藥文化博物館,逐步形成了科研、教學、臨床以及文化交流為一體的回族醫藥事業發展新局面。
組織機構
1、 學校成立由主管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普通本專科招生工作委員會”,研究和制定學校普通全日制招生政策,確定招生計劃,討論和決定普通全日制招生工作中的重大事宜。寧夏醫科大學招生就業處在學校普通本專科招生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貫徹執行國家招生政策和規章,具體負責學校招生工作的組織實施。
2、學校紀委、監察室對招生工作實施全程監督,并真誠接受考生及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
錄取規則
1、 按教育部規定,招生錄取工作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
2、 招生錄取工作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的成績為依據,德、智、體全面衡量,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
3、 學校招生錄取全部實行網上遠程錄取,不委托任何單位和個人做招生“中介”。
4、 對于施行平行志愿投檔錄取的省份,學校在統考成績達到同批次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中,原則上按1:1的比例確定調檔比例。
5、 對于施行梯度志愿投檔錄取的省份,學校優先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在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后沒有完成全部招生計劃時,錄取下一級志愿考生。
6、 專業錄取按照分數優先的原則滿足考生專業志愿;對成績無法滿足所填報專業要求且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學校根據考生成績從高分到低分調劑到招生計劃尚未完成的專業,直至錄取額滿。對于按照以上原則無法滿足專業志愿且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學校做退檔處理。
7、 考生身體要求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除“意見”中規定的六類疾病學校不予錄取外,我校醫藥類各專業不錄取色盲、色弱的考生。
特別提示:患有下列疾病的考生不宜就讀醫學類各專業。1.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800度;2.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于400度;3.斜視、嗅覺遲鈍、口吃。
8、 學校對各省(區、市)的優惠加分政策均認可。
9、 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錄取,學校按照國家、寧夏回族自治區有關文件執行。我校一本批次少數民族預科班轉段專業全部為所屬省份一本批次各專業,因此,一本批次少數民族預科班只招錄符合醫學專業身體條件的考生。二本批次少數民族預科班轉段專業全部為所屬省份二本批次各專業。
10、 所有專業錄取無男女生比例限制。各專業外語語種一律為英語。 學校紀委、監察室對招生工作實施全程監督,并真誠接受考生及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
其 它
1、 新生入校后,學校按照教育部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有關文件規定對新生進行資格復查和體檢復查。經復查不符合錄取條件的學生,將取消其入學資格。
2、 學校設立學生綜合獎學金、各類助學金、勤工助學等,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獎勵、獎學、助學措施的詳細情況在“寧夏醫科大學招生信息網”上介紹。
臨床醫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寬厚的醫學基本知識、基礎理論以及較扎實的醫療基本技能,具備初步臨床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具備良好職業道德與職業素質的應用型臨床醫學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
1.通識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體育。
2.專業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遺傳學、技能學實驗、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
3.專業課程:預防醫學、全科醫學概論、醫學影像學、診斷學、中醫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口腔醫學、皮膚性病學、傳染病學等。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報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可在各級醫院、高等醫學院校以及醫學科研機構從事醫學臨床、醫學教育、醫學科學研究等工作。
麻醉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衛生事業現代化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文化修養與道德,誠信文明、尊師重道;熱愛醫學、尊重生命,有良好的醫學倫理觀念和醫患溝通能力。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參與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競爭。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麻醉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發展潛力,具備綜合醫學素質及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核心課程
1.通識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體育。
2.專業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麻醉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病理學、生理學、麻醉生理學、醫學免疫學、醫學微生物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臨床前基礎醫學綜合實驗。
3.臨床專業課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臨床麻醉學、危重病醫學、疼痛診療學、麻醉設備學。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報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可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疼痛診療科或重癥監測治療病房(ICU)、急診科或急救中心、藥物依賴治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疼痛診療、急救和復蘇、重癥救治、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或在高等醫學院校以及醫學科研機構從事醫學教育、醫學科學研究等工作。
醫學影像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醫學影像專業知識及相關自然科學知識,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具有較強的醫學影像設備操作技能及疾病影像診斷能力,能夠在醫療機構或醫學科研單位從事醫學影像檢查技術及影像診療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核心課程
1.通識必修課: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拓展、體育、英語。
2.專業基礎課:人體解剖學、斷層解剖學、組織與胚胎學、生理學、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
3.專業課:診斷學、核醫學與衛生防護、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影像解剖學、醫學影像診斷學、影像學實踐、超聲醫學、醫學影像技術學、醫學影像設備學、介入放射學。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報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要從事臨床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診斷、放射治療、醫學教育及醫學科研工作。
醫學檢驗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現代醫學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具有基礎醫學、醫學檢驗及醫學檢驗技術相關臨床醫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衛生防疫與檢疫部門、醫學研究機構、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及生產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技術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具有一定科研發展潛能的應用型醫學檢驗專門人才。
核心課程
1.主干學科:化學、基礎醫學、醫學檢驗技術。
2.專業基礎課程: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分析化學、病理學、臨床醫學概論、臨床寄生蟲學檢驗技術、微生物學及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免疫學及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技術、生物化學及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實驗室管理學、計算機基礎與應用。
3.專業課程: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報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可在各級醫院、血站、衛生防疫與檢疫部門、醫學研究機構、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及生產等部門,從事臨床醫學檢驗、食品檢驗、衛生檢驗、動植物檢驗、診斷試劑研發及生產、醫學教育和科研工作。
康復治療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扎實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康復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技能;能夠獨立完成神經系統疾病、骨科疾病及其它疾病所致功能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具有一定康復教學、管理、科研能力;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閱讀專業外文資料;熟悉計算機操作的實用型康復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
1.通識必修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體育。
2.專業基礎課程:醫用物理學、醫用化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細胞生物學、醫學微生物與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概論、藥理學。
3.康復專業課程: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神經病學、醫學影像學、康復醫學概論、人體發育學、人體運動學、康復評定學、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言語治療學、臨床康復工程學、康復心理學、神經康復學、肌肉骨骼康復治療學、內外科疾病康復學、兒童康復治療學、社區康復學。
就業方向
畢業后可報考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主要從事臨床康復相關工作、醫學教育工作、醫學科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