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介紹
- 校園環境
- 招生簡章
- 專業&學費
- 在線報名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是2002年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主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坐落在浙江省西部、享有“南孔圣地、四省通衢”等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市。2012年6月,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學校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浙江省文明單位、浙江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浙江省治安安全示范單位、浙江省衛生先進單位。
學校占地面積387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達30707萬元,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600余萬元,館藏圖書53萬冊。
學校設有醫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6個二級學院,設置20個高職專業,形成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藥衛生、藝術設計、財經管理等5個專業群協調發展的格局,擁有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專業3個,省優勢專業2個、省特色專業4個。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200余人。現有教職工407人,其中專任教師271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01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學歷)教師169人,“雙師素質”教師193人,浙江省“151”人才3人、市“115”人才39人,省級教學名師、省優秀教師、省教壇新秀、省級專業帶頭人、市首席技師等16人,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學校始終堅持教學工作中心地位,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校企共成長” 為目標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 》《計算機應用技術跨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項,建成省級精品課程5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門,立項省高校新形態教材建設項目6項,獲批專利236項,主編教育部規劃教材、省級重點教材13部。學校以“尚德弘毅 知行合一”為校訓,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著力體現思想道德、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辯證統一。積極推進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其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實訓基地為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基地、護理實訓基地為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建有17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積極鼓勵學生參加高水平學科(技能)競賽,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升。近三年,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學科(技能)競賽中獲獎256項,其中一等獎34項。學校先后確立了地擲球、健美操、攀巖等一批特色體育項目,摘得國家級錦標賽類金牌20余枚。近五年,學生就業率穩中有升,初次就業率均在95%以上,且就業層次逐年提高。
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組織開展的技術服務、社會培訓得到社會各屆的高度贊譽。學校設有衢州農民學院、衢州女子學院等社會培訓平臺,是浙江省護理人才培養基地衢州分基地、浙江省家政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聯盟衢州分中心和市養老護理教育培訓中心,先后被評為“全國職工培訓示范點”和“全國巾幗家政服務培訓示范基地”,在省內外形成廣泛影響。
目前,學校堅持立足衢州、面向市場、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以立德樹人、知行合一為導向,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富有社會良知和使命感的技術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努力把學校辦成辦學特色鮮明、社會評價優良的優質高職院校。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招生工作,確保招生工作順利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主管部門等有關政策和規定,結合我校招生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于2017年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全日制普通專科(高職)招生工作。
第三條 學校招生工作嚴格執行教育部和省級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政策和規定,貫徹公平競爭、公正選拔、公開透明的原則,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第四條 學校招生工作實施“陽光工程”,接受廣大考生及其家長和社會各方面的監督。
第二章 學校概況
第五條 學校全稱:衢州職業技術學院。
第六條 學校代碼:12877。
第七條 辦學層次和類型:高職,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
第八條 學歷證書: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家統一電子注冊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專科(高職)畢業證書。
第九條 辦學地點:衢州市柯城區江源路18號。
第十條 郵政編碼:324000。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十一條 學校成立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日制普通專科(高職)招生工作,研究、制訂學校招生政策,并對重大事宜做出決策。
第十二條 學校招生辦公室是組織和實施招生及其相關工作的常設機構,具體負責普通專科(高職)招生的日常工作。
第十三條 學校紀檢監察室對學校招生工作實施全程監督,同時接受各省級教育考試院(或招生辦)和社會的監督。
第四章 錄取
第十四條 學校面向浙江、安徽、貴州、廣西、福建5個省(區)招生,招生計劃以各省(區)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招生計劃為準。
第十五條 對考生身體健康要求,學校執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以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體檢工作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
第十六條 學校所有專業的男女比例不限。
第十七條 學校外語教學為英語語種,請非英語語種考生慎重報考。
第十八條 學校認同并執行各省(區)招生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加分或降分投檔的政策規定。
第十九條 具體錄取方式:
1.根據有關省、區教育考試院(或招生辦)錄取批次的安排,提前確定錄取投檔比例。結合各省、區考試院(或招生辦)提供的本批次分數線以上生源情況及有關數據,視報考本校的上線生源情況,提前調整計劃。接受各省考試院(或招生辦)根據本批次生源情況按投檔比例提供的投檔名單進行錄取,學校確定錄取分數線。
2.對浙江考生。學校執行分段錄取。考生填報志愿需符合高考選考科目要求,根據考生高考總分,實行專業平行志愿投檔,直接投到考生所填報的具體學校的具體專業(類),投檔比例1:1,高考總分相同者,依據位次、志愿順序投檔。
3.對執行平行志愿投檔方式的外省。學校堅持“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錄取原則,按照考生的平行志愿進行錄取,對未完成招生計劃的專業進行征求志愿錄取,直至一般性及政策性降分錄取。
4.對未執行平行志愿投檔方式的外省,按照考生報考學校志愿先后錄取。即先錄取第一志愿報考我校的考生,若第一志愿不足時,再考慮第二志愿考生。
5.考生投檔到我校后,對所有進檔考生按分數排序,采取“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錄取辦法,由高分到低分按照各專業招生計劃數和考生專業志愿順序逐個檢索,依次擇優錄取;當第一專業志愿不能滿足的考生,按其第二專業志愿錄取,仍不能滿足的按其第三專業志愿錄取,依此類推。所有專業志愿均不能滿足的,若服從專業調劑,將由學校根據分數調劑到相應專業錄取;分數無法滿足填報的專業志愿,又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將予以退檔處理;當錄取專業結構不平衡又無法調劑時,學校將在各省、區教育考試院(或招生辦)統一安排下,通過征求志愿的方式完成錄取。
6.無專業分數級差要求。
7.無專業加試要求。
護理
培養目標: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較強職業綜合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健康產業從事臨床護理、老年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護理人才。
核心能力:掌握規范的護理基本操作技術,具有為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能力,對常見病、多發病病情和用藥反應的觀察能力,對急危重癥病人進行應急處理和配合搶救的能力,具備社區護理、老年護理等專業方向的護理能力。
核心課程: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產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兒科護理(臨床護理方向)和老年護理技術(老年護理方向)為專業核心課程。
主要實踐環節:獨立設置的綜合實訓課程包括軍事課、教學見習、基本護理技能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考試。
專業特色:在國內率先開展現代學徒制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試點,從2011年與醫院合作開設醫院冠名訂單班到2014年、2015年實施現代學徒制護理人才培養,三方簽訂協議,醫院導師指導,醫院文化與學校天使文化的滲透。該育人模式吸引了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浙江衢化醫院、衢州市中醫醫院、開化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紛紛與我校合作開展護理人才培養,并得到了中國教育報等國家級媒體報道,被人民網、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網絡媒體轉載。
作為浙江省教育廳改革試點項目“中高職一體化培養模式改革試點”主持單位,我校率先在省內開展中高職二三分段的試點,實現人才培養方案一體化設計,課程體系設置無縫對接,分段實施,避免了課程重復、實習時間過長的問題。設置了“老年護理”、“母嬰護理”兩個專業方向,提高緊缺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2015年,“2+3”人才培養模式已擴展至合作的紹興護士學校、衢州中專。
助產
培養目標:本專業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助產人才的需求,對接健康服務產業、依托衛生與計生行業,與醫療衛生類企事業單位合作,培養能夠在各級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社區、母嬰服務機構等從事臨床助產,產科、婦科、新生兒護理、母嬰保健服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核心能力:(1)能正確規范地進行妊娠診斷、產前檢查、產程觀察、產程的支持性護理、正常接生、產后處理、新生兒處理及健康指導。
(2)能對產科合并癥、并發癥、新生兒窒息及急危重病人進行初步應急處理和搶救配合。
(3)具有基礎護理、婦產科護理的基本技能,能夠規范、熟練地進行專科護理操作。
(4)具有開展婦嬰保健、營養與膳食指導、計劃生育指導及生殖健康教育的能力。
(5)具備良好的與人溝通、與人交往和團隊合作能力。
(6)具備運用護理程序開展護理評估、分析健康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實施整體護理、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
(7)具備循證醫學思維基本能力,能夠獲取、處理、利用文獻資料及信息。
就業面向:各級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社區、母嬰服務機構等。
核心崗位:臨床助產士,產科、婦科、新生兒科護士,母嬰保健等。
發展崗位:導樂師、母乳喂養咨詢師、產后恢復師、產房負責人、婦科、產科護士長、護理部管理崗位等(職稱遷移:護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主任護師)。
專業特色:
(1)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構建“一體兩翼”現代母嬰健康服務人才培養平臺,創新產教深度融合、政行校企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提升專業內涵和品牌,提升人才的社會競爭力。
(2)打造專業教學團隊品牌。與行業(醫院、婦保院)聯合成立助產專業教研室,打造一支由專業帶頭人、專業教研室主任、校內外教師等組成的助產專業教學團隊,培育成為院級及以上優秀教學團隊,成為校企深度合作的范例。
(3)革新助產技能實訓模式。推進“產科高端服務體系”引領的助產實訓改革,在教學理念、實訓模式與實訓室管理方面實現創新,形成自身特色。
(4)提升專業服務社會能力。創月嫂培訓品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開展以“母嬰健康”為方向的助產專業技術服務和科學研究,在本地區本行業形成廣泛的影響力。
中藥學
培養目標:中藥學專業培養學生具有中藥學與中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學素養,掌握中藥種植、中藥采購、中藥飲片生產、中藥制劑生產、中藥儲存與養護、中藥鑒別及中藥檢驗、中藥營銷等的知識和技能及現代醫藥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中藥生產、中藥管理和中藥購銷等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核心能力:中藥炮制能力、中藥制劑能力、中藥購銷崗位、中藥調劑能力、中藥質量管理能力
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節:中藥鑒定技術、藥事管理實務、中藥制劑技術、實用藥物商品、醫藥市場營銷實務、中藥調劑技術、中藥炮制技術、藥用植物綜合實訓(含采藥實訓)、中藥房見習、中藥鑒定綜合實訓、中藥調劑綜合實訓、藥品營銷技能實訓、中藥炮制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等。
就業面向:畢業后可在中藥生產企業、中藥經營企業和醫療及檢驗機構從事中藥鑒別、中藥飲片生產、中藥制劑生產、中藥儲存與養護、中藥檢驗及中藥調劑、中藥采購、中藥營銷等崗位工作。能勝任中藥鑒別員、中藥炮制工、中藥制劑工、中藥養護員、中藥檢驗工、中藥調劑員、中藥采購員和中藥營銷人員等的工作。逐步發展為中藥質量部門經理(質量負責人)、中藥生產部門經理(生產負責人)、中藥銷售部門經理(銷售總監)、醫療機構中藥房主任等。
專業特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圍繞“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探索學生系統培養、強化校企實踐育人”等方面重點加強對學生的培養,使中藥學畢業生更好地服務于省內中藥產業,特別是能成長為中藥生產和中藥購銷領域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