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介紹
- 校園環境
- 招生簡章
- 專業&學費
- 在線報名
廣西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廣西省立南寧區醫藥研究所,是我國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2012年3月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也是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
學校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醫、理、工、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鮮明中醫藥、民族醫藥特色,產學研醫緊密結合、對外交流合作優勢突出,有仙葫、明秀2個校區,總占地面積1301.99畝。設有14個學院,3個直屬公共教學部。有14所附屬醫院(其中直屬附屬醫院3所,地方附屬醫院11所),1所附設中醫學校,1家校辦制藥廠,1所獨立學院。有重陽城老年公寓、元之源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國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產學研基地和教學實踐基地。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學校擁有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991人,外聘教師161人。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19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267人;有博士生導師25人、碩士生導師693人。現有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2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6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廣西終身教授1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7人、廣西特聘專家3人、廣西優秀專家3人、廣西八桂學者2人、廣西“八桂名師”2人、廣西高校“教學名師”4人、廣西高校卓越學者2人、廣西“桂派中醫大師”17人、廣西名老中醫18人、廣西名中醫64人,省級創新團隊7個。
學校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觀,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校”戰略。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有本科專業25個,其中有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2個、省級優質特色專業(群)9個、省級特色專業與課程一體化建設項目6個。現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14個、重點培育學科4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0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9個;廣西高校優勢特色學科4個,廣西高校重點學科6個。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學科43個;為自治區博士授權點建設單位,有博士授權點建設學科5個。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不斷提升,連續8年榮獲“全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科學研究成果豐碩
學校以中醫藥、壯瑤醫藥研究為重點,加強科研創新基地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廣西中醫藥科學實驗中心是全國中醫藥民族醫藥最大的創新共享平臺之一。有1個中-泰傳統藥物研究聯合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重點實驗室,3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擁有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各1個,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3個。1970年開始,趙一教授參與屠呦呦“523”的瘧疾防治科研項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韋貴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關性疾病及頸性高血壓學說”,鄧家剛教授的“化學中藥學說”,劉力紅教授的《思考中醫》以及唐農教授提創的“中醫陰陽本體學說”,均在行業內具有廣泛影響。中醫“扶陽學派”、“八桂學派”、“黃氏壯醫針灸”、“本土學派”等多個學術流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
近三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22項,省部級項目251項,廳局級項目684項。學校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勵6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32項。出版科技專著73部,發表科技論文3893篇,其中SCI收錄論文74篇;獲國家專利授權27項,軟件著作權登記2項。
社會服務優勢明顯
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求發展”,積極投身地方經濟社會主戰場。
加快科研成果轉化。以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制藥廠為依托,學校有36個國藥準字號藥品、200多種院內制劑、10多種成果轉化產品,復方扶芳藤合劑、龍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的拳頭產品,青蒿素、絞股藍等系列產品也為廣西多個制藥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宗農作物廢棄物功能成分篩選及產品開發研究”及“海水無核珍珠產業化養殖關鍵技術與應用”等研究成果轉化投入生產,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醫療衛生技術協作幫助企事業單位解決難題。近年來,學校利用中藥藥效篩選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兩所直屬附屬醫院的“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等系列技術平臺,學校先后為區內外25個省區的100多家醫藥企業、科研院所或個人提供技術服務,完成了上百個中醫藥品種的處方論證、毒理試驗、藥效篩選與評價等研究,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學校還提供原料檢測、中藥質量真偽優劣評價,中藥農藥殘留等技術服務,長期與廣西各醫藥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進行質量標準、成分提取、含量測定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從而建立起中醫藥科技服務平臺。
仁心智力服務廣西新發展。學校積極參與政府起草《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中醫藥壯醫藥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等系列文件,幫助玉林市編制《中國南方藥都(玉林)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積極開展壯瑤藥質量標準研究和廣西中藥民族藥資源普查,助推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為實現廣西醫藥千億元產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近5年來,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瑞康醫院與200多家基層醫院開展幫扶工作,在廣西基層醫院推廣適宜新技術,指導、培訓基層人員近4萬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基層醫療單位技術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的提高。學校充分利用人才、技術優勢,成立“專家博士大型義診及學術交流服務團”,深入全區50多個縣市的社區、農村開展中醫藥文化、技術、服務“三下鄉”活動和義診活動,使老百姓在身邊就獲得高水平的診療服務,極大地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同時新技術的應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群眾的醫療負擔,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附屬國際壯醫醫院(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重大民生工程項目于2016年2月開工建設,2018年10月建成使用后,壯醫藥等民族醫藥“簡、便、廉、驗”的診療特色將更加惠及壯鄉百姓,學校壯、瑤等民族醫藥醫療服務國際化水平將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廣西重陽老年公寓是廣西目前規模最大的、設施最完善的老年公寓,是國家民政部“全國養老社會化示范單位”“全國模范養老機構”和全國“最佳養老機構”。
招生計劃
廣西中醫藥大學招生計劃、錄取結果公布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主管部門統一向考生公布。
錄取規則
1、招生錄取工作執行教育部規定的“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委員會統一組織下進行。
2、執行平行志愿投檔方案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已投檔的考生,學校采用分數優先原則,結合其所報專業志愿安排專業。“平行志愿”錄取結束后,若仍有部分專業未滿額,在征得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同意后,向社會公布未完成招生計劃的專業和人數,進行“征集志愿”錄取。
3、對執行順序志愿投檔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第一學校志愿不滿的條件下,則錄取非第一學校志愿考生。非第一學校志愿的考生只能錄取到本校前一志愿錄取后未滿額的專業。
4、嚴格執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招生政策。執行教育部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辦有關加分與相關降分的政策規定,并計入總分。
5、入學后,學校以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語種。
投檔比例
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比例投檔。根據分數優先原則,嚴格按照考生的專業志愿順序依次擇優錄取。如果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無法被錄取,但服從專業調劑的,將由學校根據分數調劑到尚未完成計劃的專業(高職校企合作班除外,該專業班級只招收有專業志愿的考生);高考成績無法滿足所填報的專業志愿,又不服從調劑的,作退檔處理。
考生身體要求
(一)護理學及護理專業要求女生身高155cm(含)以上、男生165cm(含)以上。
(二)根據醫藥類專業培養特點,建議肢體殘疾、行動不便以及面部有明顯缺陷的考生慎報我校各專業。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慎報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四)患有重癥或難治性癲癇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質濫用和依賴者,我校不予以錄取。
對體檢不符合招生條件的考生,我校概不錄取;同時,新生入學時進行體檢復查,對復查不合格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組織機構
1、廣西中醫藥大學高考招生工作委員會是學校普通本科、高職(專科)招生工作的領導機構,負責制定招生政策、招生計劃,討論決定招生事項。
2、廣西中醫藥大學招生與就業處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組織和實施普通本科、高職(專科)招生工作的常設機構。
3、廣西中醫藥大學紀檢監察部門負責對招生工作實施監督。
收費標準
各專業學費、住宿費等收費標準按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部門批復的最新收費標準執行。
序號 專業名稱 層次 報考科類 入學統一考試科目 1 中醫學 專升本 文史、中醫類 政治
英語
大學語文2 針灸推拿學 專升本 文史、中醫類 3 中藥學 專升本 文史、中醫類 4 藥學 專升本 經管類 政治
英語 (專升本)
高等數學(二)5 臨床醫學 專升本 醫學類 政治
英語(專升本)
醫學綜合6 中西醫臨床醫學 專升本 醫學類 7 護理學 專升本 醫學類 8 藥學 高起本 理工類 語文
英語(高)
數學(理) 理化9 護理學 高起本 理工類 10 針灸推拿 高起專 理工類 語文
英語
數學(理)11 護理 高起專 理工類 12 藥學、臨床醫學 高起專 理工類
收費標準
各專業學費、住宿費等收費標準按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部門批復的最新收費標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