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介紹
- 校園環境
- 招生簡章
- 專業&學費
- 在線報名
安徽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59年,其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安徽省中醫進修班(學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準成立安徽中醫學院,郭沫若先生題寫校名。1970年,安徽中醫學院并入安徽醫學院。1975年,國家教育部批準恢復安徽中醫學院。2000年,安徽省醫藥學校并入安徽中醫學院。2011年,省政府批準在安徽中醫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醫學院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
學校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單位。2005年以良好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學校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教育部中醫學專業試點認證。少荃湖新校區建設被列入安徽省“861”計劃,201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學校現占地總面積1171畝,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個校區。東校區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號,西校區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號,少荃湖校區坐落于前江路。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872萬元。圖書館藏書175萬冊(其中紙質圖書94.32萬冊),古籍部珍藏古籍線裝書3.3萬冊,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藥標本中心儲藏了11萬份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是全國醫藥院校珍藏標本最豐富的標本館。新安醫學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205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1059人)。現有13個二級學院(部)、3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教職工2500多人(含兩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500余人。國醫大師1人,安徽省高校領軍人才5人,博士生導師22人,碩士生導師33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3人、省政府特殊津貼8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才25人;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項目指導老師26人。有來自國內外的56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我校客座教授。
學校現有2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5個,19個專業列入一本招生),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安徽省學科建設重大項目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7個,省級B類重點學科11個,7個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23個安徽省中醫藥重點專科。
學校以人才培養為第一要務,牢固確立教學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永恒主題,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素質的培養,堅持“弘揚新安醫學,培育中醫人才”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現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省級教學團隊,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5門省級精品課程。有1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個國家級實驗實訓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近5年來,先后獲國家級、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0余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2項。
學校注重辦學特色的彰顯,深入推進教學改革,舉辦新安醫學教改實驗班,在臨床專業建立客觀化結構考試中心。2010年開始與長春、福建2 所中醫藥大學開展相互交流培養學生;設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與創業基金;開展“百人獲獎、千人參與、萬人受益”的大學生知識技能競賽和“挑戰杯”等各級各類競賽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2010—2015年學校共有學生200余人次在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領域獲省部級以上表彰和獎勵80 余項。學校曾被授予全國大中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2010年以來,學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在94%以上,連續獲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或“標兵單位”稱號。
學校大力推進科技強校戰略,積極促進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近5年來,學校共承擔各級各類項目1300余項,其中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星火計劃重點項目、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96項,科研經費2億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一等獎1項)。現有10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8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藥材科技產業戰略聯盟。學校被國家科學技術部授予“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醫藥科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學校獲中華中醫藥學會“推動中醫藥學術發展特別貢獻獎”。
學校不斷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能力不斷增強。建校以來,我校培養了4萬余名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遍布安徽省及國內外醫藥領域。學校與黃山、亳州、績溪、舒城等市縣人民政府簽訂全面合作協議,與河南宛西、江蘇康緣、深圳三九等國內知名中醫藥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建有亳州濟人藥業等30個產學研合作基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積極為政府在出臺有關中醫藥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提供決策咨詢,學校在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建設中做出了積極貢獻。第一附屬醫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是全國首家也是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針灸專科醫院;第三附屬醫院是國家第三批重點建設的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院是一所國內外有影響的以“肝豆狀核變性診治”為優勢的專科醫院,國醫堂是一所為廣大患者以純中醫方式為主要醫療手段的醫療單位,其都成為開展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
一、學校全稱:安徽中醫藥大學
二、辦學層次:本科
三、辦學類型: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四、辦學地址:合肥市梅山路103號(東區);合肥市史河路45號(西區);合肥市新站區前江路(少荃湖校區)
五、錄取規則及要求:
1.依據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當年度《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通知》中的要求及我校本專科招生錄取工作實施細則,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擇優錄取。
2.錄取時,所有投檔考生按總分(含加分)排隊,由高到低依次錄取。在確定考生專業時,首先按照“專業清”的原則,首先滿足考生的第一志愿。若考生第一專業志愿無法滿足,則實行“專業級差”原則,降一個分數級差(2分)依次進入下一個專業志愿錄取。考生所有專業志愿都無法滿足的,若服從專業調劑,將由學校調劑到相應專業。高考總分(含加分)無法滿足所填報的專業志愿,又不服從調劑的,做退檔處理。
3.2013年我校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中藥學、制藥工程列入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錄取。對安徽省錄取的新生,第一志愿(不含征集志愿)報考我校且總分高出一本分數線20分的考生,給予減免1年學費獎勵;高考總分高出一本分數線10分及以上的考生,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一次。
4.對于教育部及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制定的加分政策予以認可。
5.對往屆生的錄取和應屆生同等看待。
6.注意事項:
(1)鑒于我校外語只開設英語課程,無其它語種的師資和教學條件,非英語語種的考生不宜報考我校,以免影響大學階段外語的學習。
(2)在身體健康要求上,嚴格按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執行。鑒于醫藥工作的特殊性,建議有身體殘疾、傳染性疾病者不宜報考我校醫藥類各專業,報考護理專業的考生應考慮身高因素,以免影響今后就業。
(3)護理專科專業只招女生,其它各專業本專科男女不限。
(4)涉外護理專業原則上要求英語單科成績不低于100分。
六、頒發證書:安徽中醫藥大學,普通高等學校學歷證書。
七、學費標準:
按照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和安徽省教育廳核準的標準執行。收費標準如有變更,以安徽省物價部門核準的最新標準執行。
中醫學
培養目標
依托國家教育部首批特色專業、國家級教改示范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同時具備良好的中醫人文、科學和職業素養,系統的中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對常見病癥進行中醫臨床診療的能力,具有繼承與創新精神,能在醫療衛生領域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工作的中醫學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本專業構建"厚基礎、強實踐、重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采取"前二后三"臨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前二年在中醫學院(新安學院)學習中西醫學專業基礎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第三年開始,學生進入第一臨床學院(安徽省中醫院)學習。農村訂單定向免費生按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培養。
主要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西醫診斷學基礎、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急診學、傳染病學、針灸學、大學英語、新安醫學等。
中醫兒科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同時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和職業素養,系統的中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對常見病癥尤其是兒科病癥進行中醫臨床診療的能力,具有繼承與創新精神,能在醫療衛生領域從事中醫兒科和兒童保健工作及學科研究的中醫兒科醫學專業人才。
培養模式
本專業采取"前二后三"臨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前二年在中醫學院(新安學院)學習中西醫學專業基礎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第三年開始,學生進入第一臨床醫學院(安徽省中醫院)學習,根據中醫兒科學培養計劃培養。
主要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針灸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診斷學基礎、西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小兒內科學、小兒外科學、小兒傳染病學、小兒推拿學、兒童保健學。
針灸推拿學
培養目標
依托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學科雄厚的師資力量與明顯的專業優勢,培養具有扎實的中醫藥理論基礎,系統掌握中醫針灸推拿專業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熟悉現代醫學知識和相關科學技術的中醫針灸推拿高級人才。為適應針灸推拿學科日趨活躍的對外醫療服務、教育、科研等工作,本專業還通過強化英語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具備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的高級針灸推拿人才。
培養模式
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采用"2+2+1"人才培養模式,即前兩年統一進行專業基礎教學。第三年開始,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和志愿,遴選部分學生進行專業特色課程學習,著力強化專業技能和素質。專業理論課學習為兩年,一年臨床實踐。
主要課程
1.專業平臺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經絡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科學、康復醫學、推拿手法與功法學、推拿治療學等。
2.專業特色課程
實驗針灸學、針灸醫籍選讀、中醫骨傷科學、中醫養生學、針灸推拿技能臨床實訓、基礎英語(含聽力、口語)、專業英語等。
中西醫臨床醫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科學和職業素養,較為系統的中、西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中西醫結合臨床診療的能力,能在醫療衛生領域從事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工作的中西醫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學生主要學習中、西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人文、科學、職業素質教育以及中、西醫學基礎和臨床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中西醫結合臨床方面的基本能力。
培養模式
根據"前期趨同,后期分化"的原則,采用"2+3"人才培養模式,即前兩年統一進行專業基礎教學,后三年進行臨床課程學習,其中兩年專業理論課學習,一年臨床實踐。
主要課程
1.專業平臺課程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正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微生物與免疫學、診斷學基礎等。
2.專業方向課程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含衛生法規)、中西醫結合婦科學、中西醫結合兒科學等。
3.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基礎醫學實驗、臨床技能訓練、臨床見習、臨床實習、科學創新活動、社會實踐等。
4. 主要專業實驗
形態學實驗、機能學實驗、代謝學實驗、實驗中醫學、基礎醫學技能實驗教程、臨床技能實驗實訓。
中藥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我省藥學類辦學歷史最長、實力最雄厚的專業。培養具備中醫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中醫藥思維,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職業素質、傳承能力、創新創業意識和社會服務能力,能在中藥生產、檢驗、流通、藥學服務和研究開發領域從事標準化中藥材生產與鑒定、中藥炮制與制劑、中藥質量與分析、中藥藥理與安全性評價、臨床合理用藥及中藥新藥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專業人才。
培養模式
充分發揮我校藥學類學科專業齊全及我省中藥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促進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與中藥行業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注重基礎理論與專業技能培養、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的有機結合。注重加強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強化開放性、綜合性與創新性實驗,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的培養。
主要課程
中醫學基礎、臨床中藥學、方劑學、藥理學、藥用植物學、中藥化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藥理學、中藥分析、藥事管理學等。
藥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我省藥學類最早開辦的本科專業。本專業培養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藥學學科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藥學領域從事藥物研究與開發、生產、流通、質量控制、臨床應用、監督管理和藥學服務等方面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
培養模式
在充分融入藥學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樹立大藥學教育理念,構建厚基礎、寬口徑、重應用、有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加強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強化開放性、綜合性與創新性實驗,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等能力的培養。
主要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生藥學、臨床醫學概論、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生物藥劑與藥物動力學、藥事管理學等。
制藥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是我校在全國開辦最早的培養制藥工程高級技術人才的專業。培養具備制藥工程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具有創新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分析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能夠在制藥及其相關領域從事技術開發、工藝與工程設計、生產、管理與服務等工作的工程技術類人才。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醫藥學基礎、工程制圖、藥物化學、工業藥劑學、藥物分析、化工原理、制藥工藝學、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等。
康復治療學
培養目標
立足現代醫學平臺,突出中醫康復優勢,強化現代康復技能,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熟悉中西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臨床醫療技能,并系統掌握中醫傳統康復理論方法和現代康復醫學理論方法,能從事康復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的創新性、實用性高級康復治療師。
主要課程
1.專業平臺課程
系統解剖學、功能解剖學、人體發育學、人體運動學、生理學、診斷學基礎、西醫內科學、西醫外科學、中醫學、康復醫學概論、康復功能評定學、物理治療學、作業治療學、語言治療學、康復工程學、內外科疾患康復學、肌肉骨骼康復學、神經康復學等。
2.專業特色課程
針灸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養生學、康復技能臨床實訓等。
收費標準
按照安徽省物價局、安徽省財政廳和安徽省教育廳核準的標準執行。收費標準如有變更,以安徽省物價部門核準的最新標準執行。